初读《要件审判九步法》是在2015年初,那时我初接触民事案件,全国法院正好在系统学习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当时审判工作经验不足,对九步法只是粗略地阅读、抽象地理解,没有从方法论的高度去消化吸收并运用于审判实践。此次再读本书,对作者提出的“九步法”又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简明扼要的观点、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方法,将抽象的三段论分解并重构为“九步法”,层层递进、由点及面、环环相扣,为我们法官准确高效推进案件审判流程提供了方法遵循和规范指引,也为我们法律人培养法律思维模式、运用法律思维方法提供了思想启迪和价值导向。
于我而言,本书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要件审判九步法”的第二步“确定权利请求基础规范”。“权利请求基础规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请求权基础。关于请求权基础的理论著作很多,但我认为 《要件审判九步法》更偏重司法实践,可以称之为“请求权基础方法的司法适用版”,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性。之所以关注请求权基础,主要是因为它是搭建程序法和实体法之间连接点、客观事实与法律规范构成要件之间连接点、法官诉讼指挥权与当事人处分权之间连接点的桥梁,确定请求权基础对于法官准确把握案件审理对象、高效有序推进庭审进程、高质量撰写裁判文书具有决定性意义。
要件审判九步法正是以请求权思维为基础,从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出发,具有明确审理对象,按照先找法律规范再认定事实的逻辑次序展开。作者邹碧华为我们归纳了确定请求权基础的四个步骤:
第一,确定基本权利类型,即初步判断当事人主张的权利是物权、债权、知识产权,抑或人格权等;
第二,确定当事人诉讼类型,即判断当事人提起的确认之诉、形成之诉还是给付之诉;
第三,根据当事人提出的权利类型的指引,寻找可能支持的法律条文;
第四,结合当事人起诉所依据的基本事实,确定具体的请求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案件审理是一门艺术,高质量的庭审、裁判文书,将公平正义的价值观融入司法案件,都是法官的艺术修行。
“九步法并不是最好的法律适用方法,也不是唯一的方法,只是一种基本的审判思路,审理案件的价值观才是决定性因素”。时光荏苒,经过几年案件的审理,如今再读九步法,我对九步法已有些许理解,但还不够深入。只有经过一个个实实在在案件的审理和思考,才能将书中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行为惯性并加以运用。只有感受手中每一个案件的分量,方能秉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用公正的裁判实现人民群众对正义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