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家中坐,钱从APP上来……
这种从“天”而降的钱
不但和你没关系
反而你的个人隐私可能被侵害
“悬赏主”、“接单人”、发布任务、赚取赏金……一系列操作下来,我们的抖音、微信、支付宝等实名账号可能就变成了犯罪分子敛财的工具,使得社会不特定主体的利益处于被侵害的“危险”之中。近日,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组成七人合议庭,公开审理江苏法院首例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鼓楼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学生代表旁听了本案庭审。
该案中,二被告人经合谋开发运营某帮APP,该APP注册用户近30万,共发布任务近20万个,其中用户分为两种角色:“悬赏主”与“接单人”,“悬赏主”在平台中发布悬赏任务,如:收购或租用抖音、微信、支付宝等实名账号,然后等待“接单人”。“接单人”接单后按照“悬赏主”的要求完成任务并领取佣金。
这些被恶意发布的微信号、抖音号、验证码等随时可能被人二次利用,成为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的便捷工具,侵害社会不特定主体的利益。在被告人搭建的平台上,曾审核通过多种违法犯罪信息且数量较大,同时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殊性,出现被害人广泛分布且人数众多的情形,破坏正常的网络秩序,让不特定公众的个人信息处于被侵害的风险中,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开通会员有免审功能,会员发布的信息我们都不审核。”刚开始在APP上发布的任务多是某多多助力、某团拉新等,后被告人为了获取更高利益,在明知犯罪分子用平台进行软件账号交易、引流等违法行为时选择放任,导致犯罪行为发生。审理认定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侵害了不特定群体的合法权益,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为了弥补公共利益损失,鼓楼区法院积极组织控辩双方就检察机关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部分进行调解,引导二被告人主动赔偿损失,二被告人当庭履行了公益损害赔偿金。
“治罪并非刑罚的目的,减少此类案件的再次发生,才是案件办理的最终要义。和重罪相比,轻罪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预性,这种犯罪反映出,社会管理与治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漏洞。”该案审判长李新说。
5月27日,鼓楼区法院对该案依法公开宣判。案件宣判后,鼓楼区法院就案件反映出的网络监管不到位、法治宣传不彻底等问题,将向相关部门发送社会治理的司法建议,建议加大监管举措,开展专项评查活动、强化教育引导、增强工作合力。
鼓楼区法院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在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基础上,分析研判犯罪行为对公众造成的损失,积极做好被告人的法律释明工作,依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弥补了公益损害责任,并严格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研判案件发生的背后原因,坚持惩防并举,努力实现治罪治理一体推进。社会在发展,司法须前行,鼓楼区法院将继续坚持办案就是治理的理念,通过审判明规则、促治理,依法能动履职,抓实诉源治理,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减少网络犯罪行为,打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