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跟班先进找差距 | 魏跃中:特殊的缘分——两次“跟班”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10-11 15:13:15 打印 字号: | |

当得知我的跟班学习对象是任正辉庭长时,缘分,它又来了。2021年5月份我初进鼓楼法院,在院里工作3个月之后,我来到了鼓楼区行政诉讼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办公室,在这里我有幸跟任庭长一起工作、学习半年。这次,院里组织青年干警向“身边的榜样”跟班学习,我和任庭再一次不期而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跟班学习时间从2021年就开始了。对我个人而言,变化的是跟班学习的时空,不变的是我向榜样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歇。无论是在区政府还是在法院,每一段经历都是一次历练,每一程风雨都满载收获,跟着任庭耳濡目染,我受益匪浅。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儒雅随和是任庭长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初到行政诉讼专班,面临行政诉讼工作,我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点在于行政诉讼在法学教育过程有所学习,而陌生点在于书本上的内容毕竟不如现实鲜活。面对新工作、新环境,任庭的幽默总能让我心情放松的面对一切、任庭的关怀总能让我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他亦师亦友,说话语气非常柔和,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他好像有一种魔力——不管当事人来之前肚子里窝了多少气,他总能让对方走的时候心平气和。微笑倾听可以让对方吐露衷肠,有助于发现问题;抽丝剥茧可以直击矛盾核心,有助于分析问题;通盘考虑制定多个方案,有助于解决问题。今后我也应该不断涵养学识、提升修养,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

不忘初心,务实为民


行政诉讼是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然而很多行政纠纷的背后是各种民事或其他争议。百姓之事无小事,行政诉讼无小案,有些行政案件尽管是个案,却反映着社会管理与发展中更深层次的问题。为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任庭经常带领专班深入一线,到当事人家里面对面沟通交流,到行政机关了解政策法律依据、到两级法院请教裁判理念,并经常性组织争议各方召开座谈会、调度会,分析探讨解决争议的路径。为了避免程序空转,他总是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和当事人解释法律程序,促进行政纠纷高效处理。记得去年有一个行政案件,原告夫妻两人均在外地打工,回家次数极少、时间也极为有限。为了解原告真实想法,同时也为了原告时间方便,任庭多次晚上九点多登门与原告沟通。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他底下细小的泥沙。任庭也经常对我说:“有机会就要抓住一切机会,不尝试怎么能知道结果,能化解一个是一个。”每一个跟任庭打过交道的当事人都从心里佩服这个任庭长,真拿老百姓的事当事,处处为老百姓考虑。

精益求精,九转丸成


自专班回到法院后,任庭承办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企业破产案件。这个案件情况之复杂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牵扯到企业改制、应急管理、职工安置、企业破产等一系列问题。但任庭对案情掌握之清楚、细节汇报之全面、问题症结点在哪、解决路径有哪些等一系列内容让人从心里佩服。如果不是平日里下一番苦功夫,真正深入到这个案件,了解前因后果,就不会对案件情况做到了如指掌。以一种对工作负责、对他人负责、更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去完成好每一件事。这也是我们青年干警今后应有的态度,既然做就要做好,让做好成为一种习惯,融入到血液当中。

见微知萌,见端知末


“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这是任庭对我教导最多的话。在今后审判过程中,原被告的诉辩意见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性适用对自己有利的证据,甚至有时候会捏造事实、虚假陈述,在重重迷雾中只有拨云方可见日。司法裁判,不能够能别人说什么就信以为真,凡事都要讲证据,析道理,看法律,形成自己独立判断能力。作为一名法官,要具备火眼金睛,运用穿透式思维,探求当事人内心真意,尽可能地接近客观事实,探究真实的法律关系。工作实际中每一个案件都各有不同,但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思维却有共通之处,穿透式思维才能洞察表象背后的本质。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作为法院的青年干警,通过此次跟班学习,我从任庭身上学到了成为一名优秀法官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忠于法律,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公平正义;尊重职业,端正工作态度,追求专业美感;培养能力,展现专业素养,传递司法公正。在今后工作中我将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锤炼自身本领、锻造过硬素质、提升工作能力,时时刻刻向榜样学习、向优秀对标,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干警。

 
责任编辑: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