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之上,法律事实细思量,法槌之下,群众利益慎权衡。他们忠诚履职、勇于担当,聚力服务大局;他们情系群众、初心不改,践行司法为民;他们躬耕审判、秉公办案,守护公平正义。他们用热血、智慧和正义捍卫着法律的尊严和神圣,不断传递出法治的正能量。让我们一起走近身边的人民法官,看看他们的模样、听听他们的故事,共同感受法治的力量。
李晓韫
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一级法官
她政治坚定,廉洁奉公,踏实勤勉,她始终认为:“一名人民法官,无论遇到什么案件,都要把当事人当作自己的家人。”于是,她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教育、感化、挽救了一大批失足少年,依法保护了涉案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被誉为“真情爱民、情铸司法”的好法官。
光,透过人眼只能称为亮,只有透过人心才能称为明。
一个周六,一场千里之外的视频交流
“看到你们都好,我就放心了……”看着视频里过得越来越好的小蕊,她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2021年底的一个周六,李晓韫法官如约拨通了千里之外的视频电话。
2012年9月,还在劳动教养期间(所外执行)的聋哑少女小蕊再次因盗窃被依法逮捕,在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接受审判。
此前,小蕊因轻信网友“聋哑人盗窃不犯法”的教唆,离开特殊教育学校来到徐州盗窃。因为小蕊是聋哑人,开庭时李晓韫特别邀请了特教中心的手语老师担任翻译,小蕊的妈妈也从辽宁赶来参加庭审。小蕊的表情很麻木,见到妈妈疏远得就像一块坚冰,见女儿这样,小蕊妈妈在法定代理人的席位上默默流泪。
如何才能让小蕊真心悔悟呢?
听小蕊妈妈说小蕊的18岁生日快到了,李晓韫便决定在法院为小蕊过生日,通过这个特殊的生日礼物让小蕊真正理解父母和法官。为了使帮教的效果更好,她还特别邀请了徐州特教中心的老师以及两名年龄相仿成绩突出的聋哑孩子一起为小蕊过生日。
小蕊生日那天,大家早早地来到“生日派对”现场进行布置,当小蕊推开门看到妈妈在生日蛋糕上插蜡烛时,眼泪夺眶而出,扑到妈妈怀里泣不成声。过完生日后,小蕊像变了一个人,她和妈妈开始温情互动,与两位聋哑同学也用手语谈起了将来的工作和生活,表示以后一定好好做人,不再轻信犯罪团伙的引诱。
近十年来,李晓韫和少年家事庭的法官们一直没有放弃小蕊,她们和小蕊的父母、社会各界一道给了小蕊更多的关爱,小蕊找到了一份安稳的工作,也交到了男朋友,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小蕊彻底疗愈复苏,绽放出别样的芳菲。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信的落款是“一个普通的徐州人”
“我远在他国,疫情期间无法回国,离婚无门,能做的只有无尽地等待。我在尴尬的人生位置里停摆了两年,多亏了你们!”
2021年底,徐州市鼓楼区法院收到一封来自海外的感谢信,信的落款是“一个普通的徐州人”。
离婚双方当事人均在美国,且不在一个州,因婚姻实在无法继续所以选择离婚,可由于疫情影响,一耽误就是两年。“后来听朋友说可以线上离婚,让我重燃了希望!谁知咨询了十余个律师,都被告知线上离婚难度很大,律师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委托。”当事人回忆着当时的经历,仿佛能看得到她当时的绝望。
后来,偶然间看到了鼓楼区法院网络庭审的报道,她重新燃起希望。于是让父母来到鼓楼区法院,确认管辖后,成功在网上立了案。李晓韫法官非常耐心地一次次与当事人及当事人父母进行沟通,最后克服地域、无法出庭等一系列困难,采取网上立案、网络庭审的方式,让案件顺利得以开庭,圆满解决了困扰当事人多年的问题。
“当前的离婚案件,总会出现各种各样不一样的新问题。”李晓韫法官对于家事案件的办理,有自己的一套办案技巧。有些当事人难以送达,甚至暴力拒收传票;涉案事实难以认定,双方各执一词,真相扑朔迷离;有效证据无法固定,冷暴力等情况无法取证;父母离异似乎能够“成全”彼此,但在破碎的家庭关系中最无辜也最受伤的却是孩子。她总能拨云见日,在错综复杂的案件事实和当事人之间,找到调解的切入点,打开当事人的心结,各个击破,逐一解决。五年来她审结的789件案件,调撤率达到94.15%,传递着法律的温度。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庭审结束后,她带着胜诉方去赔礼道歉……
在一起探望权纠纷案件中,双方当事人系离婚夫妻,孩子2岁后被男方从女方处接到家中抚养。女方因过于思念孩子,与其亲属同至男方处欲接走孩子,随后与进行阻止的男方家人及邻居发生激烈冲突,致男方的母亲住院。此后男方便拒绝让女方继续探望孩子。
李晓韫了解情况后,意识到双方的矛盾如果不能化解,即使法院依法判决女方胜诉,也可能会陷入执行困境。于是她三次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分析利害,并两次带着女方一行到男方处向其家人与邻居赔礼道歉,最终彻底解开双方心结,成功劝服男方同意女方探望孩子。
好法官,是能够病人之病、忧人之忧的法官,是能够不避繁复、倾心尽力的法官。法律不是一篇篇、一行行冰冷的条文,而是饱含着信仰和温度的文字。细数她办理的诸如感化聋哑女孩、“三顾茅庐”为幼儿重获母亲的照顾等案件,都体现了法中柔情、善于温和化解纠纷争议的思路和手法。保持善意司法,纵然劳心费力,却能温暖当事人的心。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
她的办公桌上,总会留下一个空
在李晓韫的办公室里,有一张专门放置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卷宗的书桌,桌上的每一份卷宗都清清楚楚地记载着案件的审理情况、走访结果。对她而言,每一个未成年人案件,法官要做的不仅是审判,还有向前和向后的延伸。她总说:“惩罚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教育与感化,引导他们真诚悔过,帮助他们重塑人性,走向新生才是关键。”
她每年多次开展“送法进校园、进社区”,在广播电台开设以案说法栏目,建立“同画人生”、“识光少年”青少年帮扶基地帮助未成年缓刑犯重塑价值观,成立由未成年缓刑犯组成的“学雷锋小分队”开展公益活动回报社会……这些年坚持下来的不是一次次简单活动,而是给罪错少年一把把打开新生活大门的钥匙。
在少年家事庭工作多年,她带领团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开拓创新。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创立分案诉讼、恢复性司法、合适成年人参与、离婚案件财产申报等司法制度,开创性开展《离婚证明书》制度、给婚姻案件当事人发放《致孩子父母的一封信》、联合区七家部门成立“反校园欺凌联盟”共建和谐校园,有效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