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夜里两点,收到了一条来自隔离点的信息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05-03 16:02:39 打印 字号: | |


导语

百年前,青年学生们彰显了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如今的青年,信仰愈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纵使沧海苍田,“五四精神”传承百年始终不变。无奋斗,不青春!鼓法好青年始终扬起青春的号角,凝聚着青春的热情,以实际行动践行奋斗精神,铸就青春底色!


夜里两点,

收到了一条来自隔离点的信息


“抱歉打扰了,我这边刚忙好,东西一会传给您。”夜里两点多,我接到了魏跃中发来的信息。


4月底,他接到任务前往指定隔离酒店担任点位长。“处理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他每天把时间捏碎了般在使用,“生命的长度似乎一下被拉长了。”

有了“长”字加身,心里的责任和肩上的担当沉了不少。魏跃中守护的点位情况比较特殊,负责接收从高铁站来徐返徐的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交叉感染风险指数很高,形势非常严峻。随时准备接收高铁站来徐隔离人员、时刻注意消杀过程是否合规、紧盯微信群里新的动态……事情永远接踵而至,但魏跃中知道,他要做的就是一个一个去解决。

“兄弟歇会吧,我从早上看你到晚上就没停过,一打电话就是一连串……”和他一起在隔离点的同事心疼地对他说。晚上一两点睡、早上五六点起,是魏跃中在隔离点位的作息常态。“我能多做一点,大家就轻松一点。”看到消杀师傅因天气炎热导致送餐过程中出现汗水附着于护目镜内进而影响视线问题,魏跃中根据酒店走向、房间位置制作新的送餐单,方便他们工作;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他会把医护人员从非专业技术性工作中剥离出来,主动承担起工作。



鲁迅先生的那段话,一直激励着她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要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鲁迅先生的这段话是王蕴竹读书期间的座右铭,也是她工作后的风向标。

在新冠肺炎阻击战中,她以年轻的身躯、朝气的面庞,秉持着“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工作原则,走上执勤岗位、细心采集信息、积极运送物资……在完成站岗任务后,又主动参加外防输入防疫指挥部,瘦瘦小小的她每日加班到深夜,只为提供最准确的数据。她说,“青年人要做好工作中的金牌配角,以实际行动践行奋斗精神,铸就青春底色!”



值班的地方很远,

每天都要骑一个多小时的电车



“每天站六七个小时,来来回回爬楼、扫楼,但一想到在抗击疫情这场大战中有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就觉得一切都值了!”进入法院不久的张格华,从疫情暴发初始就参与到其中,现在常驻高速卡口,为疫情外防输入工作贡献法院人的力量。高速卡口位置偏远,张格华每天都要骑一个半小时的电车来回,朝七晚九成为常态,虽然辛苦,但从未听过他的半句抱怨。


从懵懂天真的求学少年到如今有所担当的法院干警,改变的是稚嫩的眼神,不变的是对理想的追求。进入法院以来,张格华有时忙碌、时而困惑、偶尔焦虑,但他说,更多时候感觉到的是快乐,是成长,是积累与沉淀。“面对驳杂多端的利益纷争,面对复杂多变的人情法理,我相信自己以后能够以无畏之心追求公平正义、以见微知著的思维导向实现对案件整体的宏观把握、用耐心、细心、热心、诚心,为审判执行工作保驾护航。”



天气炎热、蚊虫众多,

她在那间平房里工作了一个多月



“我很幸运,来院里时间不长,却经历了多个部门的工作、接触了不少优秀的老师。”入职不久的张乔,先后在研究室、立案庭、政治部工作,亲身感受到法官们在办理案件、接待当事人时对正义的坚持、对法律的崇仰,感受到了法官职业的崇高与伟大,心里那颗早已埋下的追求公平正义的种子也在渐渐萌芽。


“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主动进取。”去年8月,张乔被抽调到鼓楼区棚改征收项目集中攻坚专项组,参与棚改征收攻坚工作,在南闫窝拆迁工地上安营扎寨,连续奋战40天。时值夏季,天气炎热、蚊虫众多,拆迁工地上办公条件简陋,一间平房就是容纳了三十多个人的办公地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并没有让张乔退缩,且圆满地完成了攻坚任务。



我们的一次普法活动,

可能是别人通往希望的光



“在进入人民法院成为法官助理的那一刻,我便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事事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时时将公平正义扛在肩上。”进院不久的余明明虽然年轻,却有着该有着理想与担当,她总是能细心的从所见所闻中有所思。少年家事庭除了日常的审判工作以外,更多的是对妇女儿童的普法维权工作。在妇女维权法律知识讲座的活动中,看着讲台下认真记笔记的听众,余明明感受到,对于法官们而言,这也许只是一次简单的普法,可对于有需要的人来说却可能是通往希望的光。


“君子修其道德不因穷困而改节”,教育整顿中的那些警示案例,让余明明不断审视自身、摆正心态,时刻牢记要守住道德底线、不碰法律红线、把握做事原则,坦坦荡荡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在严峻的疫情态势下,余明明积极参与防疫工作,听从召唤,不畏风险,主动下沉社区、到集中隔离点工作,以青春之名、接续奋斗。



他不敢喝水、吃饭飞快



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鼓楼区法院的韩金良,主要在信访窗口办理群众来信、接访来访群众、认真登记、转办群众的信访诉求。“之前觉得没什么难的,可真正接触后,发现可真不易啊!”每当遇到情况复杂的信访案件时,韩金良总是积极请教经验丰富的前辈,力争群众反映的每一个案件都能有效地处理。


3月底,新冠疫情突袭徐州,为阻断病毒扩散、坚决筑牢“外防输入”防线,韩金良被抽调到G3京台高速柳新出入口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工作。他被分到接驳组,主要负责登记来往货车信息、张贴封条和装卸门磁传感器。“我们不敢喝水、吃饭也练的很快。”每当看到货车司机等待下高速排队动辄数个小时,韩金良和同事们一刻也不敢耽搁,少进水、快吃饭早已成为常态,尽最大的努力让货车尽快通行。


 
责任编辑: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