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匡”扶正义 做百姓的贴心人——记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员额法官匡伟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1-06-25 10:30:19 打印 字号: | |

匡伟,1981年7月生,南京大学法学本科,中山大学经济法硕士研究生。2021年,是匡伟进入鼓楼区法院工作的第13个年头,也是在民一庭工作的第8个年头。十多年来,政治处的组织协调工作和业务庭的一线审判经历,历练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并迅速提升业务能力。近年来,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爱和帮助下,先后获得全市法院优秀工作者、徐州市五一巾帼标兵、徐州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被区委区政府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事法官越耐心、细致,人民群众越能真切地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作为一名女性法官,匡伟一直用实际行动书写为民司法的细腻情怀。


守初心,增强宗旨意识

近年来,匡伟专注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纠纷、合同纠纷处理,共审结1000余件民事案件,妥善化解了一大批涉逾期交房、拆迁安置等民生案件。

疫情防控期间,她在社区纠纷矛盾排查中发现,社区居民裴某,智力残疾,无辨识能力,生活不能自理,已患有直肠癌七年,其父母、兄弟均已去世,姑姑担负照顾裴某的责任。无法明确监护人,给裴某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也不利于社区的安定与和谐。受理该起指定监护人案件后,为尽快查明案件事实,作为承办人,匡伟深入社区询问裴某自然情况,在裴某居住的敬老院,见到了裴某本人,并详细询问敬老院日常照顾裴某的工作人员。根据当事人申请,立即组织鉴定机构对裴某的民事行为能力进行鉴定,并协调医院尽快处理。在鉴定结论出具后,根据最有利于被申请人的原则,作出认定裴某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指定其姑姑为监护人的判决,解决了该居民的实际困难。


担使命,锤炼能力意识

最好的办案场所,不仅在法庭,更在人民群众的身边。作为一名民事法官,匡伟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在办案过程中,认真审查证据,查清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审理一起因占用小区公共道路停车而引发的纠纷中,她发现涉案小区虽有地下停车库和路面停车位,但不能完全满足业主车辆的停放需求,把车停在小区公共道路就成了普遍现象,而物业公司由于没有执法权,在日常管理中也缺乏有效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主的正常出行,小区停车纠纷频发。作为网格法官,依托“法官进网格”平台,匡伟走进社区、走到现场,和社区居委会人员、业主代表、物业公司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分析纠纷起因,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通过座谈交流,帮助、指导基层自治组织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也是鼓楼区法院有效落实“八必进”工作法的一个缩影,通过个案及时发现社会治理漏洞,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更加精准地将矛盾隐患导入法治化轨道,推动实现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


明方向,强化责任意识

作为一名法官,不仅要办好案,还要肩负起法治鼓楼的社会责任。而最好的普法课堂,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作为辖区中学法制副校长,匡伟认真履行职责,送法进学校,送法进社区,积极为创建平安、法治鼓楼贡献力量。作为军人家属,积极响应院党组军民共建号召,至驻徐部队空军某团开展军人权益保护法律讲座,在人民法院报、中国法院网等媒体刊出,活动照片被收入徐州双拥展览馆,展示了法院与法官的良好形象。

审判工作日复一日,有些枯燥与单调。鼓楼区法院党组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年轻法官阶梯式与渐进式培养,很多经验丰富的老法官通过“传帮带”活动,成为年轻法官的坚强后盾。办理案件时,每一次法官会议中,每一个专业问题的请教,都会有温暖的收获,而匡伟,只是其中一个受益者。

上班,是法官,下班,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爱人转业后在公安工作,每天也要加班加点,匡伟在照料老人、照顾孩子上承担了更多,她也曾困惑怎样才能更好地统筹与协调,但后来慢慢地发现,做一个认真工作的法官妈妈,或许是对孩子最好的正面示范与教育。

“努力让办理的每一个案件成为免检产品”是匡伟一直追求的目标。在司法审判的道路上,她将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责任编辑: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