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教育整顿·跟班先进找差距(八)】于荣誉背后看见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1-05-07 15:29:34 打印 字号: | |

跟班对象:林佳锟,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曾获“全省法院破产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全市法院优秀法官”“徐州市青年岗位能手”“全市法院重大疑难案件”奖等荣誉,并荣立市法院个人三等功2次。


跟班人:沈国婧,2019年通过公务员招录进入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工作,现任审管办法官助理。



快,是第一次认识他,在食堂饭桌上吃饭快、讲话快、走路快;专,是第一次旁听他庭审,审理一起法律关系不明的案件专注于查证事实、专注于争议焦点、专注于矛盾化解;忙,是第一次进他办公室,铺满的卷宗材料、不停的鼠标键盘声和急促响起的电话铃声。

他是我的跟班对象民二庭副庭长林佳锟,是我心目中的法官在现实中的具象,“全省法院破产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全市法院优秀法官”“徐州市青年岗位能手”“全市法院重大疑难案件奖”“全市法院个人三等功”,等等,是加之其身的荣誉。我想跟班学习的意义,在于更好透过荣誉背后的光环,发现榜样指引前进的力量。


时光易逝,初心不逝,荣誉背后是日常点滴中的坚守

忙碌平凡的工作日常

每一天从早到晚,林法官在阅卷、开庭、调解、撰写文书、接待当事人等工作场景中不断切换。入院十年,3600多天,从书记员到副庭长,林法官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轮回又重复、简单却辛苦的工作中,辨法析理公正办案、尽心尽力定分止争、惩恶扬善守护正义,让“公平正义”在现实世界中落地生根。在时空转换中,变得是办理的案件、接触的当事人,积累的是知识和技能,丰富的是阅历和经验,不变的是司法为民的初心和公正司法的使命。

高效洒利的案件审理

由于案子多、时间紧,林法官每天的庭审安排得满满当当,有时候甚至一天要开三四个庭,被翻得泛黄卷边的开庭排期表上面密密麻麻地填满了排期开庭的案件。在这背后是一次一次的认真开庭审理,一页一页的仔细翻阅卷宗,一个一个的认真审查证据,一条一条的认真查阅法规。源于长期的经验积累,他很善于把控开庭审理节奏,不论多复杂的案子,总能以娴熟的审判技巧驾驭整个庭审活动,在各方当事人重复繁琐的陈述中、针锋相对的拉扯中慎重听讼、细致审查、抽丝剥茧,迅速把握争议焦点,一针见血指出矛盾焦点所在,庭审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张弛有度、规范高效。


精益求精的文书写作

在忙碌紧凑的开庭之外,制作裁判文书是“重头戏”。法官裁判案件是多元价值的互动及妥协,是将法律规则、社情民意、理性、经验等多种元素进行熔炼的过程,而裁判的结果最终会体现在司法的最终载体——裁判文书上。谈到裁判文书的写作,林法官说:“年轻人应注重裁判文书的写作,写作是业务的升华,蕴含着法律实践与理论结合的过程,要像写一篇论文一样,运用演绎式三段论推理,认真撰写每一份裁判文书。”裁判文书既反映案件的全貌,也彰显着法律的权威,绝不能像自动售货机那样简单机械地制作。



不惧困难,敢啃硬骨,荣誉背后是办理疑难案件的担当

认真专研建设工程难案

“难”,往往是大家对建设工程类案件的第一印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普遍存在施工时间长、标的额大、诉争问题多的现象,法律关系复杂,证据数量多,事实难以认定,并且常因管辖、工程价款审计,工程质量鉴定、工期审计等问题导致审理周期长。针对上述问题,林法官积极探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精进审判业务水平,提高应对各类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能力;通过对典型案件进行分析总结,对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审理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业务讨论,统一裁判思路和裁判尺度;同时,还通过与质检站、建设局、造价协会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是当之无愧的建设工程领域专家型法官。


敢啃破产审判“硬骨头”案

破产案件法律关系复杂、专业性强,是审判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被大家公认的业务能力强、工作水平高的林法官,挑起了破产案件审判的重任,在破产审判的道路上乘风破浪,一路摸索,一路向前。其在2020年度累计受理8件,审结9件,结案率100%。他不甘于做“司法民工”“法匠”,率先钻研、及时总结破产审判工作经验,提出破产审判工作创新机制,主笔起草《关于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推进成立了我院与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建立破产案件协调联动机制,积极协调解决破产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此外,积极推动设立破产处置经费制度,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解决企业破产处置工作中的管理人选任、破产处置疑难问题交流、对破产管理人监督与指导等;制定破产案件审判流程节点手册、审判工作流程图,严格依法执行审判工作,有效提高破产审判效率,降低破产程序耗时、成本,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主动承办群体性涉诉纠纷案

近年来,群体性涉房屋类纠纷有增多趋势,因涉案人员多、影响范围大、矛盾尖锐易扩大,处理难度大、办案压力大,这对法官的审判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及时消解纷争,高效解决复杂交织的各类矛盾,林法官坚持速审速判,从减少矛盾对抗、加强案件调解入手,根据具体案情确定调解策略,明确办案思路,在个案处理中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一起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一方是89名业主起诉,另一方是本地房地产开发商,背后拉扯的是三年未解决的逾期交房矛盾,交织的是彼此激烈的对抗情绪,等待的是其他近百名业主的观望,一旦处理不好极易引发不稳定因素,林法官带头了解案件真实情况,第一时间了解双方争议的背景和实质,不仅做好当事人的情绪稳定工作,而且从根源上找到争议的症结所在,进而厘清思路,为双方算清利弊,集中攻坚3天化解了积累已久的矛盾,既帮助房地产企业克服困难,又维护了业主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当事人的高度认可。


刚柔相济,有尺有节,荣誉背后是寻求最大赢面的追求

是找到纠纷最优解

很多民事纠纷绝不是安坐审判席听完陈述,一纸判决就能破解难题、定分止争,需要对案件事实、当事人情况有深入了解,带着对后续影响和结果的考量,选择纠纷最优解,保护每一方的合法权利,让当事人心服口服。调解结案即是法官办案的优先选项,但面对不同的案件、不同的当事人,如何实现调解结案考验着一个法官的观察研判能力和调解技巧水平。从律师、法务到法官的职业经历给林法官带来了丰富的社会阅历,使得其在办理具体案件时,更容易将现实生活中的社情民意融入到个案之中,更容易把握当事人的所思所想,在社会现实和法律规则之间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找到合法、合情、合理、公平的解决方案,一次次让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真正实现定分止争。


是司法为民不辞劳苦

周五下午五点半,开车至外地工地现场组织调解;凌晨两点,第一轮调解失败告终;周六上午八点,继续第二轮调解,双方争议由多变少再到无,自愿达成和解。这是林法官调解四起建设工程施工案件的时间线,而在三个时间点之间的是连夜不眠不休的现场勘察和对账,是马不停蹄地借用当地法院制作笔录。这四起因案件复杂、争议较大、长期悬而未决的案件以当事人申请撤诉结案,最终纠纷得以化解、矛盾得以解决、秩序得以维护。


是公正司法保持风骨

法官被喻为是“把手指放在善恶交界之处”的人,行定夺是非、判断善恶之权柄,应立身有责,一言一行需慎之又慎,于刚正廉洁之处见风骨。作为一名基层法官,时常会因当事人误解或不懂法律规定而遭侮辱和谩骂,工作中也难免因拒绝吃请说情而得罪亲友,林法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办案以法律为准则,以维护当事人的权益为己任,他所办结的案件无错案,亦无关系案、金钱案、人情案。在办案中难免会遇到棘手的信访案件,有些当事人与法官有时存在对立情绪,跟班期间一案件当事人在正常审理过程中便不停地信访,他的诉求只有一个即要求法官公正审理,对待这样对法院有不信任情绪的当事人,耐心做工作是必须的,讲明法官的立场也是必不可少。林法官总能用朴实的语句、换位的思考与当事人沟通,用严格规范的行为赢得他们的信任。



匆匆十余载,一路从审判业务新手到资深能手,荣誉背后的点滴,映照着一名基层法院法官的职责和使命。这其中,有细致审慎的办案风格、一丝不苟的文书写作、持之以恒的专业学习……更重要的是,有一股牢记初心使命的坚定信念。作为一名年轻法院干警,我要做的就是沿着榜样前辈的指引,不负于青春,不负于使命,于工作中历练自己,用时间书写自己的故事,用行动实现手中蓝图,实现人生的成长与蜕变。


 
责任编辑: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