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什么事或诉求吗?”
“有人欠我钱,打了欠条,我想起诉他,该怎么办?”
“我想起诉离婚,这日子没法过了。”
“我先前来起诉,什么时候开庭?哪个法官办理的啊?”
“我想申请执行,应该准备哪些手续?”
……
从事法院诉讼服务窗口工作,这样的对话是每位立案庭工作人员每天必须经历的,面对当事人的不同面孔,不同情绪,不同诉求,她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面带微笑,保持常态,倾听诉求,耐心解答。作为人民法院的“第一窗口”,立案庭的工作复杂多样,有认真负责的窗口服务,“百科全书”式的导诉中心,优质服务的12368热线,化解群众心结的信访中心……各岗位各司其职,凝聚合力,推动立案庭工作的有序开展。
以优秀业务能力严把材料审查
2015年5月1日全国法院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这一制度的实施,降低了诉讼门槛,打开了诉讼大门,实实在在从群众需求出发,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同时也使得立案数量急剧增加,这就意味着滥用诉权现象也可能发生。为了严把审查关,在庭长及业务骨干人员的组织带领下,每天半小时业务知识学习就成了大家工作的一部分,梳理管辖法条,解读典型案件。面对当事人的起诉材料,立案庭工作人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审查,并做好释明工作,对于材料准备不充分或者错误的,会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齐,让群众少跑腿。诉前调解、立案登记、法律咨询、诉前保全等工作,正是因为这些专业尽责的优秀之人,才有了司法程序的顺利延伸。
以专业服务态度纾解群众心结
作为法院唯一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部门,立案庭需要接待不同的人群,吵吵闹闹而来的夫妻,深感冤屈而来的当事人,愁容满面而来的弱势群体,面对当事人的负面情绪,立案庭工作人员需要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对当事人的任何抱怨都要保持泰然处之的平常心,而后耐心倾听,了解情况,安抚情绪。“对待当事人的态度往往对案件的处理带来深刻影响,对当事人不理不睬,冷脸相对,会让当事人情绪激动,甚或行为偏激,这对当事人的案件解决、对法院的权威都会造成极坏的影响”。作为法院的窗口部门,立案庭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的百姓故事,每一位工作人员却都一如既往的对待来访者,细心接待,耐心释疑,用心为他们排忧解难,纾解心结。
以年轻有为姿态展现忠诚担当
作为平均年龄在35岁的工作团队,立案庭全体人员积极守在案件前端,扎实工作,兢兢业业。她们有着不同的身份,母亲、妻子、女儿,她们又有着共同的身份——新时代年轻干警。8090后的她们肩负了更多地希望期盼和责任担当。为切实推进诉讼服务工作高质量开展,她们在提升诉讼服务上下真功夫,为方便群众咨询和办理诉讼事宜完善诉讼服务设备,为便民利民实现司法为民设置投诉意见箱和投诉电话,为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创新“一站式”诉讼服务工作,她们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干好事、解难事。
“这样就可以了,之后我们会电话通知您开庭事宜”。
铃——铃——“您好,这里是鼓楼法院12368热线服务……”
“这是信访中心,请问您有什么诉求”。
立案庭的工作每天都一样,立案庭的工作每天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