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市委政法委、市中院《关于建立健全“法官进网格”长效机制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工作意见》,切实发挥“法官进网格”机制作用,鼓楼区法院《新冠疫情对区域营商环境的挑战及应对——以探索建立失信信用修复机制为视角》、《关于建立失信惩戒分级分类机制的探索研究》两个课题组开展调研走访活动,了解社区法律服务需求、排查涉疫法律风险、调研营商环境建设、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调研走访活动邀请区人大代表、鼓楼区部分网格员全程参与。
课题组一行首先来到辖区琵琶办事处新台子社区,社区书记陈士龙反映,疫情期间纠纷确实有所增加,主要集中于房屋租赁、买卖合同等方面,营商环境受到了一定影响;同时由于出行管制,群众的法律咨询、调解等司法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该院党组成员、执行局长李新表示:“鼓楼法院正深入推进‘法官进网格’工作,全区417个网格全部由法官按照自身术业特长主动认领,将司法服务融入网格、司法职能对接网格,与网格员直接‘点对点’沟通,帮助社区以非诉的形式化解矛盾、纾解纠纷,解答企业和群众的法律问题”。
区人大代表周保福是一位企业家,全程参与了本次走访,他反映疫情对区域内企业冲击很大,有些公司由于疫情原因停工,产品难以生产交付,导致大量合同违约。疫情突发具有不可抗力性,企业之间也应该互相包涵体谅。周保福代表对今后可能发生涉疫商事合同、劳资矛盾等纠纷有一定的担忧,受疫情影响企业履行能力较差,案件进入执行环节后会对企业经营和信用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走访法官答复到: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具体措施》提出了24条措施,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作出具体部署,在依法实现申请执行人胜诉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被执行人正常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另外,鼓楼法院正探索建立失信惩戒分级分类、失信信用修复两大机制,实现信用惩戒措施的精细化、精准化,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及时予以信用恢复,避免惩戒过度,打破“失信后难经营、难经营又失信”的恶性循环。
在走访徐州荣盛通和建科公司、徐州天达网架幕墙公司时,课题组详细询问了疫情对企业带来的影响、目前经营和复工复产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听取企业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现场解答了企业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争议、借贷纠纷及合同违约等企业目前遇到的法律问题,并对个案精准沟通对接,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帮助企业应对疫情、稳定经营、提振信心。同时,今后将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涉企司法服务,保证快审速执,最大限度为企业复工复产、依法经营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受邀同行调研的人大代表、社区网格人员、企业负责人员纷纷对鼓楼法院深入基层一线、主动切实作为的做法表示了高度认可,充分肯定了该院为区域营商环境的优化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对失信惩戒分级分类、失信信用修复两大机制充满期待。
近年来,鼓楼法院执行局牢固树立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积极回应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司法需求。面对疫情,善意执行、多措并举,采取合理期限、分批履行、执行和解等形式,尽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探索建立失信惩戒分级分类、失信信用修复等机制,减少信用惩戒对企业生产经营、履行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保障企业生存环境和疫情之后的经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