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审判研究 > 案例精析
宁 静 的 境 界
分享到:
作者:侯盈  发布时间:2013-02-21 09:31:19 打印 字号: | |
  有两副画:一幅画中是一片宁静的湖,四周群山环绕,湖泊就是一面完美的镜子。蓝天之上白云飘飘。

另一幅画也有山脉。但这些山脉崎岖不平,光秃秃的。上面是乌云滚滚的天空,大雨如注,闪电雷鸣,一条飞瀑从山的一侧倾斜而下。当你仔细看时,却看到瀑布后面在岩石的裂缝中长着一个小小的灌木丛。灌木丛中,一只母鸟极其安静的卧在巢上。

  这两副画,哪一副是真正的宁静画?

  其实,宁静并不是指这个地方没有噪音,烦恼和辛劳。宁静就是置于所有那些东西之中,你心里仍然平静。这才是宁静的真谛。

一直仰慕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人生观。

梭罗•亨利毕业于哈佛大学,他不去经商、从政,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他在湖畔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读书写作。梭罗在他四十四年的生命里过着宁静简朴的生活,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

作家约翰•海恩斯远离人群,在阿拉斯加的冰雪旷野中度过二十五年的狩猎生活,他也在一种独立自然、宁静健康的生活中领悟世界、了解自己。

梭罗和约翰都活在自己该活的领域,都做着自己天性中该做的事,正如约翰在其《星•雪•火》中所写:“什么都不做,当个无名小卒,那会是一种好生活。像阳光下的一块石头那样安静,伐木、劈柴、生火取暖,将雪和冰融化成水,这一切,生活的追求,事物的追求,都是无穷无尽的。”

宇宙产生前是宁静的,宇宙灭亡后仍是宁静的。宁静,悠然地主宰着人类的序幕和结局,没有谁会是例外。宁静,是生命的真实状态。生命从宁静中来,最终归于宁静。然而,喧嚣红尘使宁静变成了昨日黄花,到处充斥着人心的浮躁。社会使人性复杂化。对于精神本能强烈的人,节制社会交往和简化社会关系,无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梭罗和约翰是宁静幸福的,他们是自己真正的主宰。

 人类一直追逐着幸福,殊不知幸福是朴实的。幸福只是一种心灵愉悦的感觉,比如,有人爱你是幸福,有人分担苦恼是幸福,有人愿意等着你也是幸福。幸福存在于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它不一定是物质的,也不能量化。其实,获得幸福只需要一颗宁静的心。

 有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中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斟两壶酒来。我们常常感慨自己活得很苦,过得很累,因为我们的眼睛总是紧紧盯着上面,我们常常以物质的丰足、名利的高低来衡量幸福,可是有了名利我们并不一定能够真正幸福快乐,我们仍然要不断地忙碌、奔波、劳动。而真正能让我们感到幸福的是当下的那份实实在在地拥有,比如忙中偷闲的一杯茶,苦中作乐的两壶酒。

 宁静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远离喧嚣;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雅休闲;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恬淡从容;更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超脱人生;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情”的忘怀自在。

 宁静,是经历沧桑后的沉静,是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宁静不是消极退缩的同义词,它是看透历史风沙后的平和,是抚平岁月沧桑后的恬淡。宁静含有一种震撼生命的力量,它不仅是人生中的一种丰盈和豁达,更是心灵上的一种抵达和升华。宁静,孕育着人类的睿智。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是,我们依然渴望回到家里品味那份宁静。我们的心灵只有置身于家的宁静中,才能像那杯浸泡在开水里的绿茶一样,彻底地舒展放松。宁静是人生最美好的境界。谁都可以拥有雨打芭蕉的美好境界,只要你把心灵托付给那芭蕉绿叶和潇潇雨滴,在清净优雅之中过滤掉那些浮躁妄念,你就会在心底生长出清逸纯真和安详快乐。

历史的宁静沉淀了岁月的艰辛,社会的宁静充满着人类的磨难,生活的宁静蕴含着平淡的幸福,在宁静中我们领略宇宙的奥妙,思考生命的意义,感受爱的真谛。

 享受宁静吧,享受宁静,就是享受生命旅程中最感动的时刻,就是享受灵魂的安详。一片落叶,一丝阳光,都会使你感受到生命深处悄悄蔓延开来的美好。享受宁静,就是享受那份清幽淡雅的闲适,就是享受那份灵魂深处的香味。选择让心灵闲适的“多”,多学习、多轻松,放弃让名利增加的“少”,少争名,少夺利;选择让身体轻松的“多”,多休息、多享受,淡化让收入上涨的“少”,少奔波、少悲观。源自真实心灵的换算,满足了从从容容的追求,平平淡淡的幸福。总有一个角落属于我们,用来安放疲惫忙碌的心灵。总有一些时刻属于我们,用来换算触手可及的幸福。

 宁静的心灵,是快乐的源泉。
责任编辑:孙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