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到孔子有关“政”与“正”的论述,感触颇深。据《论语论.颜渊》记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的回答言简意赅,意义深刻,认为从政当以守正为要。换言之,只有守正,才能影响和带动他人,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也只有守正,才能赢得信任和支持,更好地履行职责。
孔子关于“政”与“正”二者辩证关系的精辟论述,对于手握审判权的法官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法官作为公平正义的使者和化身,必须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响或制肘、大公无私地根据法律断案,理应以“守正”为要。在新形势下,法官应做到:
爱岗敬业,做职业型法官
法官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要做一个称职的法官光靠保持一颗公正的心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注重政治学习和业务钻研。不断通过严格的专业考试来巩固、提高和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向老同志学习,汲取老法官的审判经验,充实自己,使自己能迅速适应审判工作的需要。
潜心办案,做专家型法官
法官的中心工作就是办案。为此,把每一个案件都当作自己的作品,一丝不苟地对待,从基本事实、定案证据到法律适用,自己做到“四个不放过”,即事实不查清不放过,证据不核实不放过,定性不准确不放过,当事人不明白不放过,力争将自己审理的案件办成铁案、精品案。在认真办案的同时,还要会利用自己娴熟的法理知识,对当前法律规定滞后但法官又必须做出决断的案件,遵循法治的精神,秉承立法的本意,运用法官的智慧做出裁决,以展示一个专家型法官的风采
注重调解,做亲民型法官
法官虽称谓中有“官”字,法官的工作其实就是定纷止争,是社会矛盾和利益的调解器和平衡剂。因此,办案时需要走下高高的审判台,深入案情研究,仔细分析当事人矛盾的症结点,尽量以协调的方式化解争端。这样虽然要花费法官大量的精力,但却可以实现真正的“案结事了”,
刻苦钻研,做学者型法官
不就案办案,通过对所办案件遇到的法律问题的钻研与思考,写出大量的研究文章,同时不为写文章而写文章,重要的是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和总结审判经验。
刚正不阿,做清廉型法官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两千七百多年前振兴齐国,成就霸业的“春秋第一相”管仲的千古名言,在管仲看来廉耻是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公道正派是法官职业的要求,也是法官的生命。只要是法官,手中就握有法律赋予的审判权,就难免不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熟人朋友,难免不接到这样或那样的条子招呼,难免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物质诱惑,但法院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如果违背专业修为,违背道德良知办理了人情案、关系案和金钱案,那就亵渎法官这一神圣的职业,使法律没有尊严,法院没有尊严,法官没有尊严,从而让社会公众丧失对法治的信仰,对法院的信赖和对法官的信任。都能“长修为官之德,长思贪欲之害,长怀律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