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转型期的当今社会,“欲望无处不在”,而当欲望和权力集中于以独立判断来决定纠纷利益再分配的法官时,当我真正置身于法官的世界里,看到更多的则是优雅背后的繁琐与辛劳,是荣耀背后的孤独与寂寞,是社会质疑中的委屈与无奈。我曾不止一次地发出疑问:那艰辛的决绝,那孤独的守候,是对是错?那法官名头的煊赫、那司法本身的威严、那法学朝圣者的固执与虔诚,是真还是假?
光阴荏苒,20多年转瞬 即逝,自己也完成了各种角色 的转换,从学生到法官,从女儿到母亲……。容颜在老去,经历在丰富,思想也渐渐成熟。当我们念叨 着“法律是法官唯一上司”并将此作为工作甚至人生信条、诚惶诚恐却又理直气壮踏上工作岗位时,却惊诧而又不免灰心丧气地发现:恪守证据规则的法官莫兆军身陷囹圄、宣告下位法违背上位法自然无效的法官李慧娟被免职…..。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进而发现,原来法官群体是公务员人群中的“ 弱势群体”,必须面对来自社会各方方面面的制约和影响,必须承受来自法院内部各个环节的监督与考评。与民诉法相悖的“调撤率”、“发改率”、“上诉率”,环环扣着你,月月想着你,天天念着你,哪一个指标不行,哪一个指标系统就会“黄”,你要时刻准备着“扫黄”。法官不钻于审判,而是世故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原来那些法律原则所描绘的应然壮态中美好的法律蓝图永远是一种理想,是激励所有法律人为之努力的方向,但因此就认为法院的权威自然具备,法官的地位天然嵩高,则无疑是一种一厢情愿。我们开始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我们亦明白,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亦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
其实,人生有太多的无奈,比如年华老去,比如渐渐被人忽略,既选择了法官的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与孤独,这份清贫与孤独无疑需要坚强的意志去守望。“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不能为道德而选择职业,却可以在职业中升华道德。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必须担当起那份责任。大可以在尊重人性的种种可能之后,学会洒脱面对,让心灵获得平静。人生在世,很多时侯的好,不是得到些什么来满足心灵,而是放弃些什么让心理平衡。生于平凡,无法改变,可以选择的,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将每一件平凡的事情都做好,在平凡中成就卓越。化开云雾后就解开了心结,多少次食不甘味,多少次凝神沉思,多少次辗转反侧……所有的委屈、所有的艰辛和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轻描淡写,都可以落地润无声。其实,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年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法官怎样,中国的法律就怎样。守住你的信仰,就是守住了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