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血’的人少流泪,我多流些汗,多跑些路没什么。”多么朴实的语言,这是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开发区法庭审判员聂新国常说的一句话。
2005年的秋天,大学毕业的聂新国,进入了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自从走进法院的那一天起,他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份神圣的职业,孜孜以求,勤学苦干,在普通的审判岗位上默默奉献。他先后在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的民一庭、人民法庭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为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他加班加点学习业务知识,并虚心向老同志请教。
因为求学,他没有穿上那一身迷彩;或许有缘,他成为鼓楼法院设立的“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合议庭”的一员,开始涉军案件的审理,在案件审理中他一直将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为己任,本着急部队之所急、想军人军属之所想的办案理念,在审判工作上积极寻求有利于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工作思路。
徐州是一座双拥模范城市,发扬双拥传统、维护军人和军属合法权益成为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聂新国曾接手一起涉军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系驻徐空军某部干部,自2006年数次起诉离婚,其配偶不同意离婚,曾一度将告状信寄到空军总部、总政治部乃至中央军委,并在互联网上进行恶意炒作,给该军人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聂新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送达,及时组织开庭,案件的顺利推进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军人的负担。为将涉军案件办成铁案,他深入调查,细致全面,做到把案件事实查清,把法律关系吃透。经过调查取证和走访群众,在查清了相关事实后,果断地做出缺席判决,依法解除了军人与其妻子间的婚姻关系,并对双方争议的财产问题进行了依法处理,解决了困扰军人多年的问题,也避免了网上恶意炒作给人民军队带来的不利影响。
去年建军节前夕的一天,一起离婚案摆上了聂新国的案头。驻疆某部士官与妻子闹离婚,女方带着年仅三岁的孩子到部队驻地缠诉闹访,严重影响了驻疆部队执行维稳处突任务。部队发函商请徐州经济开发区派员将女方接回。庭审中,男女双方分歧很大,聂新国耐心细致地做调解工作,在他的说服教育下,该案当庭调解离婚,军人非常感谢,部队也发函致谢。
聂新国积极参加“送法进军营”活动,多次带着自己精心编写的课件和准备的书籍走进基层连队,为即将退伍的老兵提供就业咨询,为战士们破解法律难题,与他们进行“零距离”法律问答,深受官兵的欢迎;他在双拥活动的前沿充分发挥着自身优势,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使部队官兵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切实做到把拥军工作的重点从诉讼环节前置到案件预防环节。
聂新国认为在诉讼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观察当事人的一言一行,从一句话乃至一个动作中寻找调解的机会,以此判断当事人的心理底线,从而把握时机促成调解。近六个春秋冬夏,二千余个日日夜夜,聂新国如一日勤奋忘我工作,践行自己的诺言,做到坚持立场不妥协,坚守原则不退缩,坚定信念不动摇,立求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社会评价、经得起法律衡量的铁案。他坚信,办案中只要做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就一定能够找到最恰当的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会使法庭上的剑拔弩张变成握手言和。
聂新国以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凭着厚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办案技巧在审判岗位上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2009年7月,他被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先进个人”的称号;在去年全省法院涉军维权工作会议上,聂新国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军区政治部评为“全省法院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先进个人”,并作为唯一的先进个人代表作大会发言,介绍了其办理涉军案件的体会和相关经验。同年,聂新国被江苏省高院评为“优秀法官”、徐州市中院评为全市法院“十佳调解标兵”,获得全市法院法律文书竞赛三等奖、全市法院青年干警“大学习”活动一等奖,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他开展的涉军审判工作,擦亮了徐州双拥城名片,展现了徐州法官的时代风采。
面对荣誉和成绩,他只是淡淡一笑,“那只代表过去,我必须从零开始继续努力。”